运营商情报
如此明火执仗的违规行为,跨越三年时光,从最初的房贷垫付到后期的用车习惯,权力滥用呈现清晰的延续性与升级态势。
近期,一纸通报揭开了中国电信某区县分企业原经理自导的权力游戏:从2020年1月起,当事人以“垫付房贷”之名,让下属沦为个人财务的周转工具。起初尚存一丝遮掩,假意先将钱转给李某再还款;然而一旦尝到甜头便迅速膨胀,后期索性让李某先行垫付,自己则心安理得地拖欠。当真相浮出,仍有1.25万元借款赫然未还。房贷戏码之外,车轮上的特权同样触目惊心。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间,这位经理14次无偿征用4名下属的私家车。本质讲,都是对员工私人财产边界的无视,更是公权私用的表现。
初始的转账伪装暴露出其明知行为不当的内心认知,后期的肆无忌惮则证明特权思维已深入骨髓。所谓管理职权,彻底沦为满足私欲的提款机与通行证。
“微腐败”的裂变效应,恰是此类权力异化最危险的副产品。 数额看似不大的房贷垫付与车辆使用,在管理者与下属之间强行植入了扭曲的债务关系与人身依附。下属员工被迫扮演“债权人”与“服务者”的双重尴尬角色,正常的工作关系被腐蚀。当领导的个人财务与出行便利直接嫁接于下属供给之上,管理的公平性便在无形中被碾碎。这种基于权力胁迫形成的“伪自愿”,恰是职场生态最隐蔽的毒瘤。
最终,该经理受到留党察看二年、行政撤职并转岗的处分,同时需退赔用车费用820.42元。
这起案例是通信行业内“靠企吃企”式微腐败的一个典型。它以一种近乎教科书式的操作,揭示了特权思维如何逐步腐蚀权力、扭曲关系、践踏规则。当下央国企反腐利剑高悬,此类寄生在管理链条上的“微权力”寻租,正成为不可忽视的靶点。
每一次对“垫付房贷”和“免费私车”的零容忍,都是对权力本质的重新锚定——它绝非个人予取予求的工具,而是背负约束与责任的公共信托。唯有当监督的探照灯照亮每个角落,问责的链条贯穿始终,才能真正斩断权力异化的根须,守住风清气正的职场生态。
|